孙宇晨靠什么起家?解密其商业历程


孙宇晨,在加密货币领域可谓争议不断却又备受瞩目的人物。他能在商业世界崭露头角,源于多方面因素交织。

学业经历为孙宇晨奠定了知识基础。1990 年出生的他,高中时成绩普通,却另辟蹊径,通过参加 “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三次尝试后,终于在高三凭借 “叛逆文学” 风格斩获第九届大赛一等奖,借此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资格,并成功进入北大中文系。入学后,因觉中文系竞争激烈,他果断转入历史系,此后成绩跃居年级第一直至毕业。在北大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热衷发表抨击学校制度的文章言论,塑造 “反体制” 人设,这对其后来申请赴美留学起到了一定作用。之后,他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段海外求学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为接触新兴领域创造了契机。

加密货币投资成为孙宇晨起家的关键一步。2013 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他初次接触比特币,凭借敏锐商业嗅觉,察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他先用学费投资,后投身比特币炒作,据媒体披露,比特币投资为他带来超 20 倍收益,这笔资金成为他创业的第一桶金,也点燃了他在加密货币领域闯荡的热情,开启了后续一系列创业探索。

创业实践让孙宇晨逐步积累起财富与影响力。2014 年,孙宇晨回国创立锐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去中心化清算系统产品开发。当时,分布式互联网清算协议作为新兴领域,在中国尚处萌芽阶段,孙宇晨看准时机,将全球领先的分布式清算技术引入国内。凭借前期比特币投资回报作为资金支撑,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锐波公司获得信中利资本领投、IDG 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的千万美金级别 A 轮融资,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

2017 年,孙宇晨创立区块链项目波场 TRON,这一举措成为他商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波场致力于构建全球去中心化自由内容娱乐体系,其商业模式核心为发币。尽管创立初期面临诸多质疑,如代码抄袭、白皮书框架抄袭等指责,但孙宇晨并未退缩。在 2017 年 9 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前一天,他踩着红线完成 “波场币” 发售,并迅速将其转到海外交易所上市。通过一系列市场操作,短时间内将 “波场币” 价格从一两分钱拉升至两元钱,暴涨一两百倍,孙宇晨借此套现 3 亿美元,完成了财富的快速积累 。此后,他持续推动波场生态发展,2018 年宣布成功收购 BitTorrent,进一步扩大波场影响力;2019 年与 Tether 公司合作推出符合 TRC - 20 技术标准的 USDT,不断拓展业务版图 。

除了加密货币领域创业,孙宇晨还涉足社交领域。2014 年他推出移动社交 App “陪我”,首创 “声值社交” 概念。该 App 主打针对 90、95 后人群的声音社交,用户能通过 “新声” 一键匹配,快速与有趣异性进行电话沟通 。虽然 “陪我” App 后期因涉嫌提供色情服务等问题被曝光,多个平台下架,但在运营初期,它为孙宇晨积累了一定人气与关注度。

孙宇晨的起家离不开他对机遇的敏锐捕捉、大胆的投资决策、激进的创业实践以及对市场的深度理解。然而,他的商业手段也备受争议,涉嫌非法销售证券、欺诈和操控市场等指控不绝于耳。他深谙流量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各种热点话题炒作自己,从拍下巴菲特午餐引发广泛关注,到参与 “特朗普币” 相关活动,几乎每次都试图将流量转化为商业利益 。其商业历程充满争议与不确定性,在加密货币市场的浪潮中,他的未来发展依旧充满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