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DFi 携手 Ledger 推硬件钱包:合规外衣下的非法陷阱

 

“BYDFi 携手 Ledger 推硬件钱包” 的合作宣传,看似是虚拟货币领域的 “强强联合”,实则是非法金融活动的包装噱头。即便有 Ledger 这一硬件钱包品牌背书,双方合作的核心仍围绕虚拟货币流转展开,而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这场合作推出的产品从诞生起就暗藏资产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

首先必须明确:合作本质是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工具,无任何合规基础。BYDFi 作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其核心业务是为用户提供虚拟货币兑换、交易服务,这已直接违反我国 924 通知中 “严禁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 的要求,且该平台从未在我国境内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合规备案。Ledger 虽为知名硬件钱包厂商,但其产品功能是为虚拟货币提供存储载体,同样属于虚拟货币生态的辅助工具。二者合作推出硬件钱包,本质是为非法交易提供 “安全存储” 解决方案,与此前被查处的 “交易平台 + 钱包” 捆绑运营模式完全一致,合法属性无从谈起。

这场合作已成为诈骗分子的 “新诱饵”,硬件钱包的 “安全标签” 极具迷惑性。BYDFi 通过社交平台、投资群组大肆宣传合作,以 “Ledger 背书,资产零风险”“专属空投奖励” 为噱头,诱导用户通过其平台购买硬件钱包并转入虚拟货币。但实际操作中,用户面临多重陷阱:部分 “合作款钱包” 实为仿冒品,2025 年湖南警方破获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嫌疑人就通过伪造知名钱包设备窃取用户资产;即便为正品,BYDFi 也可能通过 “绑定平台账户” 要求,套取用户私钥信息,一旦转入资产便伺机盗刷。更隐蔽的是,平台常以 “激活钱包” 为由诱导用户参与高风险交易,本质是 “借硬件钱包之名行收割之实”。

即便排除诈骗风险,使用该硬件钱包仍面临不可控的法律与资产风险。从法律层面看,我国明确不承认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2025 年最高检通报案例显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用户,即便仅使用钱包存储资产,若资金关联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仍可能面临银行卡冻结、刑事调查等后果。从产品安全看,Ledger 并非 “绝对安全”,其历史上曾出现严重安全漏洞,攻击者可通过特制消息窃取设备内敏感信息,而虚拟货币 “私钥丢失即资产归零” 的特性,意味着任何安全漏洞都可能导致用户血本无归。

监管高压下,此类合作已成为重点整治对象。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及相关工具的打击持续升级,无论是 BYDFi 这类交易平台,还是 Ledger 等钱包厂商,其境内业务均属违规范畴。2025 年多地警方在反诈行动中明确指出,“交易平台与硬件钱包的合作” 多为诈骗闭环的一环,用户切勿被 “品牌合作” 迷惑。

综上,“BYDFi 携手 Ledger 推硬件钱包” 是典型的非法金融活动包装,所谓 “安全合作” 无法掩盖其违法本质。硬件钱包的 “安全属性” 不能对抗法律风险与诈骗套路,参与其中只会陷入资产与自由的双重危机。务必牢记:虚拟货币交易非法,品牌背书难避坑,远离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产品与服务,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