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挖矿用电合法吗?” 这一问题在我国有明确答案:不仅用电行为本身因挖矿活动被禁而不合法,更可能触犯窃电、非法占用能源等法律条款。在全球监管对挖矿能耗争议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早已通过政策立法与执法行动,划定了清晰的违法红线。
我国政策层面已彻底否定挖矿用电的合法性。2021 年国家发改委等 11 部门明确将虚拟货币 “挖矿” 列为淘汰类产业,禁止任何形式的挖矿活动。这意味着,无论采用何种供电方式,为挖矿服务的用电行为均失去合法前提 —— 发改委《通知》明确要求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供电行为”,严禁挖矿项目参与电力市场,甚至实行差别电价予以限制。更关键的是,央行等 10 部门同步明确,挖矿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违法,这从根本上断绝了合规用电的可能性。
司法实践中,挖矿用电已多次引发违法犯罪案件。2024 年天津警方破获的窃电挖矿案极具代表性:犯罪团伙为降低成本,私接变压器电线为 249 台矿机供电,涉案电能价值超 20 万元,5 名嫌疑人全部被刑事拘留。此类案件并非个例,四川、内蒙古等地曾查处多起 “依附电站挖矿” 案件,涉案企业不仅面临电费追缴,还因违反《电力法》被处以高额罚款。即便未窃电,若通过合法供电渠道开展挖矿,仍会因 “从事淘汰类产业” 被责令关停,设备与供电均会被依法处置。
挖矿用电的本质危害加剧了其违法性认定。比特币挖矿能耗惊人,挖 1 枚比特币需消耗超 18 万度电,全球挖矿耗电量占比达 0.69%,而我国曾因电费低廉成为全球挖矿集中地,大量能源被消耗在无实际价值的活动中。这与我国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严重冲突,也挤占了民生与实体经济用电资源 —— 美国得克萨斯州就因挖矿导致居民电费上涨 5%,印证了其对能源生态的破坏。我国禁止挖矿用电,正是为了遏制能源浪费与金融风险的双重危害。
全球视角的差异更凸显我国合规边界的清晰性。不丹等国依托水电优势将挖矿纳入国家战略,美国则试图通过 30% 能源税限制挖矿,但这些国际案例均不改变我国法律定性。我国监管逻辑明确:挖矿既无实际价值支撑,又带来能源浪费与金融风险,且易滋生洗钱、恐怖融资等黑灰产。即便部分国家未全面禁止,我国也已通过 “全链条监管” 切断挖矿生存空间。
综上,比特币挖矿用电在我国不存在 “合法与否” 的争议空间,其本质是依附于非法活动的衍生行为。从政策禁令到司法判例,均明确了其违法属性与法律后果。在能源安全与金融稳定日益重要的今天,认清挖矿用电的违法性,远离此类活动,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