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 场外交易:2025 年诈骗陷阱与刑责重灾区警示

 

“USDT 场外交易” 以 “点对点自由兑换” 为噱头,成为虚拟货币领域风险最集中的灰色地带。2025 年多起司法判决与反诈通报显示,这类脱离平台监管的交易,早已沦为诈骗分子敛财、洗钱的核心工具,参与者无论 “买 U” 还是 “卖 U”,都可能瞬间陷入财产清零与牢狱之灾的双重绝境,其风险较普通的人民币转 USDT 更具隐蔽性。

交易本质已触碰法律红线,合规性彻底缺失。我国 2021 年多部委联合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而 USDT 场外交易作为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兑换的主要形式,自然在严禁之列。更关键的是,这种交易常被认定为 “变相买卖外汇”—— 通过 USDT 作为中介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跨境兑换,一旦非法经营数额超 500 万元或违法所得超 10 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与平台内交易不同,场外交易因无第三方监管,更易成为规避外汇管制的犯罪通道,2025 年邵诗巍律师代理的案件显示,多名 “职业 U 商” 已因此获刑。

交易全链条布满诈骗陷阱,财产安全毫无保障。诈骗分子利用场外交易的 “非标准化” 特征设局:一是 “高价搬砖” 骗局,株洲陈某被诱导在 “币安” 买 U 后转入虚假平台出售,初期小额获利后投入 7.5 万元,最终平台失联血本无归;二是 “线下现金交易” 陷阱,骗子以 “当面交易更安全” 为诱饵,收款后提供虚假钱包转账截图,待受害者发现 USDT 未到账时已失联;三是 “平台担保造假”,伪造 OTC 交易界面显示 “资金托管”,实则要求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与此前仿冒 CoinW 平台的套路如出一辙。

更致命的是刑责风险,“无心交易” 也可能犯罪。USDT 场外交易已成为电信诈骗赃款洗白的首要渠道:孙吴法院 2024 年审理的 12 起涉虚拟币案件中,小杨通过微信对接买卖双方,三个月内完成近万笔交易,流水达 1.2 亿元,因涉及 7 起电诈赃款转移,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北京刘某仅帮人将 20 万元现金换成 USDT,因资金系诈骗赃款,最终被判 3 年 6 个月有期徒刑。司法实践明确,即便无直接犯罪意图,若交易价格异常、资金来源不明仍继续操作,就可能被推定 “明知涉罪”,面临三年以上刑期。

监管与司法已形成严打合力,侥幸心理必酿苦果。2025 年以来,全国多地警方专项打击 “场外换 U” 团伙,明确三类高风险操作:不明来源资金交易、高额手续费诱惑、帮人转移 U 币,触碰其一即可能涉案。从识别来看,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参与虚拟货币交易,任何要求 “私下转账换 U”“现金兑 U” 的行为均为骗局。

必须认清:USDT 场外交易不是 “自由兑换”,而是非法交易的温床与犯罪的帮凶。其与人民币转 USDT 的非法本质一致,但因脱离监管更易滋生风险。在监管持续高压下,唯有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 USDT 场外交易,才能守护财产与自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