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世界发行了多少 USDT” 的疑问,背后藏着稳定币市场格局与潜在风险的关键密码。截至 2025 年 9 月,USDT 全球总发行量已达约 1560 亿美元,较 2020 年的 95 亿美元实现指数级增长,且呈现显著的多链分布特征。但这一庞大发行量的背后,既暗藏黑灰产滥用的隐患,也凸显监管层面的多重风险,与此前 USDT 交易的合规性争议一脉相承。
总发行量达 1560 亿美元,波场成第一发行网络。据 DefiLlama 及 Tether 官网最新数据,USDT 作为稳定币赛道的绝对龙头,当前市值(即发行量)约 1560 亿美元,占据全球稳定币市场 62.1% 的份额,远超 USDC(608 亿美元)等其他同类产品。从公链分布看,多链部署成为显著特征:波场 TRON 网络的 TRC20-USDT 发行量已突破 782 亿美元,占总发行量的 50% 以上,凭借高吞吐量、低手续费的优势成为第一发行网络;以太坊上的 ERC20-USDT 发行量超 790 亿美元,依托 DeFi 生态成为重要交易载体;此外,BNB Chain、Solana、Polygon 等公链分别发行 74 亿、23 亿、14 亿美元的 USDT,形成全域覆盖的发行格局。
发行量激增背后,是需求驱动与风险滋生的双重逻辑。USDT 发行量的快速扩张,一方面源于部分通胀高企地区将其作为支付工具,以及加密市场对 “避险媒介” 的需求;另一方面,其多链分布的特性也成为黑灰产追捧的关键 —— 不同公链间的快速转账能力,为跨境洗钱、诈骗资金转移提供了便利,2025 年 USDT 年交易量预计达 36.3 万亿美元,其中暗藏大量非法交易流水。值得注意的是,波场网络作为最大发行方,日均处理 800 万笔 USDT 交易,其中 69% 的全球 USDT 活动量集中于此,也使其成为监管追踪的重点领域。
庞大发行量难掩三大核心风险,参与交易隐患重重。首先是准备金透明度风险,尽管 Tether 已将商业票据占比从 60% 降至 30%,但现金及国债等储备资产的具体构成仍不清晰,2025 年 2 月的价格脱钩事件已暴露市场对其稳定性的信任危机。其次是黑灰产滥用风险,1560 亿美元的流通量中,大量 USDT 被用于东南亚洗钱、中东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普通用户误收 “黑 U” 可能导致银行卡冻结。最后是法律合规风险,我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即便 USDT 发行量庞大,境内参与交易仍可能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025 年 “鑫慷嘉” 骗局案中,涉案团伙正是利用 USDT 转移资金,主犯已获刑十年。
监管技术升级应对挑战,普通用户需警惕 “量大人稳” 误区。面对庞大发行量带来的监管难题,BlockSec 等机构已推出全链监测工具,可覆盖以太坊、BNB Chain 等主流公链,识别高风险交易地址。但对普通用户而言,需认清关键事实:发行量庞大不代表 “安全可靠”,USDT 的稳定锚定仍依赖市场信心,且其作为虚拟货币的本质未变。任何参与交易的行为,无论涉及哪条公链的 USDT,均面临资金损失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
必须认清:全世界 1560 亿美元的 USDT 发行量,既是市场需求的反映,也是风险集聚的信号。其多链分布特征加剧了监管难度,而黑灰产的滥用更让参与交易如同 “踩雷”。在监管持续高压下,远离任何 USDT 相关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