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元与比特币:亲历者的预判与虚拟货币的不变风险

 

作为比特币中国(BTCC)联合创始人兼前 CEO,李启元的名字始终与中国比特币发展历程深度绑定。从早年亲历行业分裂与监管变局,到对 2025 年比特币牛市的预判,他的观点折射出虚拟货币市场的周期性规律,更反衬出境内用户参与其中的固有风险 —— 这与原子币等空气币骗局的本质风险一脉相承,均指向 “高波动 + 非法性” 的双重陷阱。

行业亲历者的观察:从 “灰色地带” 到周期规律。李启元的比特币生涯始于行业萌芽期,2013 年他掌舵的 BTCC 曾占据全球 35% 的比特币交易额,却也亲历监管收紧的转折:2017 年央行检查时,他坦言交易所业务处于 “法律灰色地带”;2018 年 BTCC 被迫将业务重心转向国际市场,成为国内虚拟货币交易清退的缩影。更具洞察力的是他对周期的总结:早在 2021 年就预判比特币每四年一轮牛市,2025 年可能飙升至 30 万美元后迎来 “比特币寒冬”,价格或暴跌 80% 至 90%。这一预判与 2025 年 4 月比特币突破 9.5 万美元、24 小时爆仓 20 亿元的市场波动形成呼应,印证了其 “高波动即本质” 的判断。

2025 年预判成市场焦点,但境内风险未变。2025 年比特币价格持续冲高,渣打银行等机构预测其或达 12 万美元,李启元 “30 万美元峰值” 的预判更受关注。但需明确:国际市场的价格狂欢与境内监管红线无关。我国 2021 年多部委通知早已界定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即便李启元强调比特币 “非庞氏骗局”,境内用户参与交易仍无法律保障 —— 这与原子币骗局中 “交易非法、损失自担” 的结局完全一致,区别仅在于比特币有真实市场波动,而原子币是纯粹诈骗工具。

预判背后的风险:比空气币更隐蔽的陷阱。李启元的预判从未回避风险,他警示的 “暴跌 80% 至 90%” 风险,在 2025 年 4 月比特币冲高后的爆仓潮中已现端倪:单日超 11 万人爆仓,20 亿元资金蒸发,其风险烈度远超原子币骗局的 “资金清零”。更关键的是法律风险:李启元虽转向国际市场,境内用户若追随其预判参与交易,仍可能触犯法律 —— 或因接收 “黑币” 被冻卡,或因协助交易构成犯罪,这与湖北刘某帮人换 U 获刑的逻辑一致。即便比特币有真实交易市场,其境内非法性与原子币的传销属性,在 “不受法律保护” 这一点上并无差异。

必须认清:李启元对比特币的预判是市场观察,却不能成为境内用户参与的理由。2025 年比特币价格再高,也改变不了其境内非法的定性;周期规律再清晰,也掩盖不了 “爆仓即损失自担” 的风险。这与原子币等空气币骗局的核心警示高度统一:虚拟货币无论包装成 “技术创新” 还是 “周期资产”,对境内用户而言都是 “非法 + 高风险” 的代名词。远离任何虚拟货币交易,才是对李启元 “风险预警” 的真正践行,更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