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币赚钱合法吗?监管定性下的非法本质与风险揭秘

 

“炒币赚钱合法吗” 的追问,折射出对虚拟货币交易合规性的核心关切。结合十部委监管政策、2025 年最新司法案例及市场现实来看,答案明确且唯一:炒币赚钱不仅不受法律保护,其背后的交易行为本身已涉嫌非法,所谓 “盈利” 实为投机泡沫催生的幻象,风险逻辑与 “Shib 赚几亿” 的骗局本质一脉相承。

需首先明确:炒币相关活动已被监管全面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赚钱亦属非法所得。2021 年十部委《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交易炒作活动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这意味着,无论是否赚钱,参与炒币交易的行为已触碰监管红线。更关键的是,2025 年法治网专题分析指出,多数虚拟货币具备证券或商品属性但缺乏监管,其交易本质是无规则的投机游戏,所谓 “盈利” 不过是他人亏损的转移,不存在合法的价值创造逻辑。

司法实践早已给出答案:炒币赚钱不仅无效,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最高检与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赵某团伙通过虚拟货币兑换外汇获利 87 万元,最终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该案明确传递出司法态度:以虚拟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即便形式上是 “炒币赚钱”,若涉及资金支付结算、外汇兑换等环节,均可能构成犯罪。2025 年多地判例进一步印证,即便仅为个人炒币盈利,若为交易平台提供引流、宣传等服务,同样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与 “Shib 赚几亿” 宣传引流涉罪的逻辑完全一致。

更残酷的是,“炒币赚钱” 的幻象背后暗藏三重致命危机。资金安全层面,境外非法平台不受监管,2025 年已有 12 家平台跑路,所谓 “盈利” 根本无法提现,资金追回率不足 10%;且虚拟货币价格波动极端,如 Shib 从历史最高价暴跌超 86%,无数 “盈利” 瞬间化为乌有。法律层面,最高法明确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民事行为无效,即便赚钱也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所得予以追缴。信息安全层面,注册平台需上传敏感信息,这些数据已流入黑产,导致用户银行卡因关联洗钱被冻结,反而引发额外损失。

诈骗分子更借 “炒币赚钱” 布设精准陷阱,套路与 “Shib 赚几亿” 骗局如出一辙。2025 年典型骗局流程为:先在社交平台晒出伪造的 “炒币盈利截图”,以 “稳赚技巧” 吸引关注;再引导下载仿冒 APP,以 “杠杆放大收益” 诱导入金;最终通过后台操控价格或直接卷款跑路收割资金,涉案金额常达数千万元。

识别陷阱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锚定监管红线,十部委禁令下无 “合法炒币” 空间;二是警惕 “盈利宣传”,此类话术与 “Shib 赚几亿” 的谎言无异;三是坚守法律底线,不参与任何虚拟货币交易,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核验风险。

总之,炒币赚钱不仅不合法,更是裹着盈利外衣的陷阱。认清其非法本质,远离虚拟货币交易,才是守护资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