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中国” 曾是国内虚拟货币交易的标志性平台,其兴衰历程不仅见证了加密货币在国内的发展起伏,更清晰勾勒出监管层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红线,对理解行业合规边界极具启示意义。
作为国内最早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比特币中国曾占据行业核心地位。2017 年巅峰时期,它与火币网、OKcoin 共同掌控国内 60% 以上的比特币交易量,人民币交易份额一度占全球市场的 67% 以上。彼时比特币价格从 800 元飙升至 8000 元的疯狂行情中,该平台成为无数投资者的交易入口,甚至推动国内矿机产能占到全球 80%,比特大陆等企业借此崛起。
但其命运的转折始于监管政策的收紧。2013 年央行等五部委已明确比特币 “非货币、属商品” 的属性定位,2017 年 9 月 4 日,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直指代币发行融资为非法公开融资,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法币兑换、信息中介等服务均在整治范围内。9 月 14 日,比特币中国率先公告将于 9 月 30 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随后其他平台相继跟进,标志着国内比特币场内交易时代正式终结。
这一退场产生了深远的行业影响。短期看,比特币价格应声跳水,无数投机者遭遇损失;长期则导致行业格局重塑 —— 国内 20 万矿工及技术人才流失,比特大陆等企业被迫外迁,全球 75% 的比特币算力从中国转移。2025 年数据显示,美国 MicroStrategy 一家的比特币持有量已超中国历史巅峰期矿场总产量,而国内矿机巨头市值大幅萎缩,凸显当时 “一刀切” 监管带来的产业震荡。
如今回望,比特币中国的案例仍具强烈警示意义。我国监管层始终明确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属性,2021 年更将挖矿纳入淘汰类产业。尽管 2025 年有观点讨论 “错失万亿赛道”,但防范金融风险仍是核心底线。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比特币中国的退场早已证明:虚拟货币交易缺乏法律保护,所谓 “投资机遇” 背后暗藏巨大风险,远离交易才是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