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机违法吗 有多严重?法律定性与后果解析

 

“挖矿机违法吗 有多严重?” 这一问题的答案,需结合我国监管政策与行为性质综合判断。作为虚拟货币 “挖矿” 的核心设备,挖矿机的使用已明确触碰监管红线,其违法后果根据情节轻重涵盖民事、行政乃至刑事多个层面。

从法律定性来看,挖矿机的使用行为已属非法。2021 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已将虚拟货币 “挖矿” 纳入淘汰类产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进一步明确,与 “挖矿” 相关的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而挖矿机作为实现 “挖矿” 的关键工具,其使用自然失去合法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定性并非仅针对企业,自然人使用挖矿机同样在禁止之列。

违法后果的严重程度随行为情节逐步升级。在民事层面,2021 年 9 月 3 日后订立的挖矿机买卖、租赁等合同均被认定为无效,当事人主张返还财产或补偿损失的诉求将不被法院支持。行政层面,监管部门可对挖矿机及相关设备予以查封、扣押,对违规企业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罚款;个人使用挖矿机若占用公共电力资源,还可能面临追缴电费、行政拘留等处罚。

更严重的是,特定情形下使用挖矿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若通过盗窃电力、破坏电力设施等方式运行挖矿机,可能触犯盗窃罪、破坏电力设备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即便未涉及上述行为,若组织大规模 “挖矿” 形成非法产业,扰乱金融秩序,也可能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责。类似非法采矿案件中,涉案金额 15 万元即可构成 “情节严重”,面临有期徒刑及罚金处罚,而大规模 “挖矿” 的社会危害性远超普通非法采矿。

从行业现状看,不仅我国严禁 “挖矿”,俄罗斯等国也已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活动。对个人而言,切勿轻信 “挖矿暴富” 噱头,使用挖矿机不仅面临设备查封、财产损失,更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牢记 “挖矿” 活动非法且后果严重,方能规避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