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认知:中国不存在合法的原子币,虚拟货币投资需警惕风险

 

近期,有观点提及 “中国唯一合法的原子币”,这一说法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政策严重不符,需首先明确澄清:截至目前,中国从未批准任何虚拟货币(包括原子币)的合法地位,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开展虚拟货币的发行、交易、兑换等相关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多次发布的公告与通知,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为客户提供虚拟货币挖矿、交易中介、代币发行融资等行为,均不受法律保护。

从原子币的本质来看,其与市场上多数虚拟货币类似,依托区块链技术发行,但缺乏真实的价值支撑(如实体经济背书、法定货币锚定等),价格波动剧烈且易受市场炒作、资金操纵等因素影响。此前部分虚拟货币项目借 “去中心化”“技术创新” 等名义吸引投资者,实则存在虚假宣传、非法集资、洗钱等风险,不仅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财产损失,还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对虚拟货币保持严监管态度,正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公众财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清醒认识到虚拟货币的非法性与高风险性。一方面,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面临平台倒闭、资金无法提现、价格暴跌等直接风险;另一方面,虚拟货币交易还可能涉及电信诈骗、跨境赌博、资金外流等违法犯罪活动,投资者不仅难以维权,甚至可能卷入法律纠纷。监管部门多次提醒,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也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投资炒作。

当前,我国正持续推进金融创新与监管协同,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政务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合法领域的应用,但坚决遏制虚拟货币向非法金融活动延伸。投资者应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选择银行理财、公募基金、股票等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参与投资活动,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任何宣称 “某虚拟货币在中国合法”“保本高收益” 的说法,均属于虚假信息,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环境。